当前位置:首页 > 人力资源
人才队伍
专家人才库
姓    名:
吴必军
性    别:
职    务:
海洋能研究室副主任
职    称:
研究员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邮政编码:
510640
电子邮件:
wubj@ms.giec.ac.cn

 简历:
 

吴必军,男,19653月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二十年来,主要从事波浪能技术研究,包括波能装置的水动力学计算、转换优化理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863课题、1项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项目课题,是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00kW漂浮式波浪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副组长,1项国际合作项目第2负责人,先后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国家十五”“十一五”863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广东省科研课题等近30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国际刊物《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Renewable Energy》、《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and Coastal Engineering, AS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Ocean Engineering》、国内EI刊物《中国科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船舶力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振动与冲击》等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

在国家、地方相关基金项目支持下,主持完成了我国首座10kW20kW(见图1)点吸收波浪能直线发电样机的研制并成功投放发电,2011年以7.17kW发电最高记录打破了1996年我国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保持了15年最大发电5.7kW的历史记录。经历了20多年的工作、理论和实验研究,深刻认识和理解了单浮体振荡水柱气动式技术在实现低成本、高可靠、高效率、简易维护及自航方面的可能性和重要性。20199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出具的测试报告表明,主持完成的单浮体振荡水柱气动式发电样机波电转换效率最高达到了50.73%(见图2),打破了国外波电转换效率49%的记录(国家十三五”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指南波电转换效率指标为18%),使波浪发电高效率低成本的本质逐步得到揭开,波浪能发电成本有望同风电成本持平。研建了1kW自航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并进行了海试,验证了波浪能发电装置航行的可行性(见图3)。今后努力发展单浮体振荡水柱气动式能量转换理论和技术,使波电转换效率突破60%70%……,并使100kW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实现自航,为低成本、高可靠、广海域气动式波浪能利用技术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领域:
 
波浪能利用理论和技术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海洋波浪能利用原理研究,获奖日期:200512

 代表论著:
 

[1]  蒋传有, 吴必军, 李猛, 龙正翔, 张运秋. 扁平五边形后弯管模型初级转换效率试验研究, 太阳能学报, 2020, 41(3):119-126

[2]  伍儒康,吴必军. 基于平面叶栅模型CFD数据的Wells透平设计方法,太阳能学报,202041(4):137-144.

[3]  伍儒康, 吴必军, 王文胜. 稳定流和不稳定流中Wells透平的流动特性[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9, 40(07):1224-1229

[4]  李猛, 吴必军, 伍儒康, 陈天祥. 前方后尖浮舱五边形后弯管水槽性能实验研究, 太阳能学报, 201940(12):3339-3347

[5]  Li Meng, Wu RuKang, Wu Biju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floating OWC Pentagonal Backward Bent Duct Buoy wave energy converter.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19, 33(3):297-308

[6]  Li Meng , Wu Bi-jun , JiangChuan-you , Zhang Yun-qiu. Effect of reciprocating and unidirectional airflow on primary conversion of a pentagonal Backward Bent Duct Buoy, 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19, 89:85-95

[7]  Wu Bijun, Li Meng, Wu Rukang, Chen Tianxiang, Ye Yin. BBDB wave energy conversion technology and perspective in ChinaOcean Engineering, 2018,169:281-291.

[8] Bijun Wu, Tianxiang Chen, Jiaqiang Jiang, Gang Li, Yunqiu Zhang, & Yin Ye. Economic Assessment of Wave Power Boat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Mighty Whale and BBDB,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881:946-953

[9] Wu Bi-jun, Li Meng, Wu Ru-kang, Zhang Yun-qiuPeng Wen.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imary efficiency of a new pentagonal backward bent duct buoy and assessment of prototypes, Renewable Energy, 2017, 113:774-783

[10] Chen TianxiangWu Bijun, Li Meng. Flume experiment study on capture width ratio of a new backward bent duct buoy with a pentagon buoyancy cabinOcean Engineering2017,141:12-17(2016-2017,影响因子:1.894SCI+EI)

[11]林礼群,姜家强,吴必军,.漂浮式波浪能直线发电原理试验研究,太阳能学报(EI2016,373),564-569

[12]吴春旭,林礼群,王幸,吴必军. 闭式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工质研究. 太阳能学报(EI),2016,374),1064-1070

[13]吴春旭,吴必军,叶寅,海洋温差能朗肯循环非公混合工质理论研究,可再生能源,201533(4)632-636

[14]林礼群,吴必军,王幸等.复杂形状波力直线发电装置的优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EI,2014,3512):1-7

[15]林礼群,吴必军,点吸收柔性泵波浪能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海洋技术学报,2014334):25-29

[16]吴春旭,吴必军,叶寅. 海洋热能利用进展,新能源进展,2014,26:454-461 (EI)

[17]林礼群;吴春旭;吴必军. 双浮体波能装置的功率转换特性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3)475-480

[18]王辛,吴必军,林礼群,直驱式波能装置振动及转换效率分析,可再生能源,201432(3)371-378

[19]Bijun Wu, Xing Wang, Xianghong Diao, Wen Peng Yunqiu Zhang. Response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wo degrees of freedom wave energy device, 国际《Ocean Engineering》,201476: 10-20. (SCIEI同时收录国际期刊)

[20]Wu Bi-jun,Diao xiang-hong Wang Kun-lin,You Ya-ge,Zhang Yun-qiu,Pengwen 10kW Floating Direct Drive Wave Energy Converter in GIEC, 10th European Wave and Tidal Energy Conference,2-5 Sep., 2013,Aalborg,Denmark.

[21]吴必军,王幸,刁向红,张运秋. 双圆柱形浮体波能装置双自由度响应及转换效率分析,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432):978-986

[22]覃岭,吴必军. 双圆柱形浮体波能装置振动特性分析,船舶力学,20131711):1253-1261。(EI

[23]吴必军,刁向红,王坤林,游亚戈,李春林,张运秋等.海洋仪器波力直驱式供电平台技术,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年会,1559-1565,2013.9.2-9.3,上海。

[24]吴必军等. 10kW漂浮点吸收直线发电波力装置[J],海洋技术,2012,313):68-73

[25]吴必军等. 10kW漂浮点吸收直线发电波力装置,第一界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164-1732012.4,北京。

[26]Yage You, Songwei Sheng, Bijun Wu and Yunqi HeWave energy technology in China, Phil. Trans. R. Soc. A, 2012, 370: 472-480.

[27]吴必军,吝红军,游亚戈,冯波,盛松伟. 振荡型波浪能转换装置中两种优化方法研究,太阳能学报,2010316):769-774EI 刊源)

[28]王坤林,游亚戈,吴必军. 基于DSP的波浪能发电直流变换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442):15-17

[29]吴必军,盛松伟,张运秋,游亚戈. 一种复杂圆柱型波能装置能量装换特性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8) 1023-1028EI 刊源)

[30]覃岭,吴必军. 复杂圆柱型波能装置振动特性研究,振动与冲击,2010,294:188-192EI刊源)

[31]王坤林,游亚戈,吴必军. 海岛独立能源发电站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实现,可再生能源,2009687-89

[32]吴必军 ,李春林,游亚戈. 波浪能独立稳定电站负载抗冲击性研究,可再生能源,2009271):77-80(中文核心)

[33]夏晓敏,王坤林,吴必军. 模糊控制在小型风电系统MPPT中的应用,可再生能源,2009273):27-31(中文核心)

[34]乔兴宏,吴必军,邓赞高.模糊/PID双模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仿真研究.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2810):92-95(中文核心,EI收录)

[35]乔兴宏,吴必军,王坤林,吝红军.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可再生能源,2008265):13-16(中文核心)

[36]邓赞高,吴必军.风力和柴油联合独立发电系统仿真研究.太阳能学报,20082934):332-336(中文核心,EI收录)

[37]X.H. Dong, B.J. Wu.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and exciting forces of a buoy with a center tube .国际《Far East Journal of Ocean Research》,20071(2-3):81-97.

[38]吴必军,邓赞高,游亚戈.基于波浪能的蓄能稳压独立发电系统仿真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5):50-56(中文核心,EI收录)

[39]吴必军,游亚戈,马玉久,李春林.波浪能独立稳定发电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24):75-79(中文核心,EI收录)

[40]B.J. Wu, Y.H. Zheng, Y.G. You, D.S. Jie, Y. Chen. On diffraction and radiation problem for two cylinders in water of finite depth. 国际《Ocean Engineering, 2006. 33(5-6):679-704 . (已被SCIEI同时收录). 

[41]Bijun Wu, Yonghong Zheng, Yage You. Response amplitude and hydrodynamic force for a buoy over a convex. 国际《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and Coastaland ocean Engineering,ASCE, 2006, 132(2):97-105. (已被SCIEI同时收录)

[42]吴必军,胡城,郑永红, 游亚戈. 双浮体自由垂向振荡响应特性.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2006Ser. A21(4):458-464.

[43]  峰,吴必军,胡  城.以HIT6501为核心的造波机控制系统研究.机床与液压,200610138-141(中文核心)

[44]  峰,游亚戈,郑永红,吴必军.中国海洋能专利研究.可再生能源,2007252):79-81(中文核心)

[45]  峰,吴必军,游亚戈,邓赞高.基于PC机的波高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增刊;1481-1482(中文核心)

[42]邓赞高,吴必军,张  峰.基于改进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的励磁控制器.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511):61-63,已被EI收录

[46]吴必军,郑永红, 游亚戈, 孙晓燕, 陈勇. 沉箱上单浮体流体动力学问题的解析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5351):130-138.

[34]Wu Bi-jun, Zheng Yong-hong, You Ya-ge, Sun Xiao-yan, Chen Yong. On diffraction and radiation problem for a cylinder over a caisson in water of finite depth. 国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2004, 42, 1193-1213. (已被SCIEI同时收录) . 

[47]吴必军,郑永红, 游亚戈, 孙晓燕, 陈勇. 柱形地形上单浮体的辐射和散射问题, 中国工程科学,2004, 6(2): 48-55.

[48]吴必军, 郑永红, 游亚戈, 孙晓燕, 陈勇. 柱对称双浮子波能装置散射问题的解析方法. 海洋学报, 2004, 26(3):115-125.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1579231):一种适航的单浮体U型管气动式波浪能转换机理研究, 2019.1-2022.1272.4,主持人

2〕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17A010104012):1kW自航波力动力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和海试,2017.1-2018.1230万,主持人

3〕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基金(A201701B08):1kW渔业用自航式波浪能动力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017.7-2019.650万,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1579231):一种新概念波力装置多自由度转换机理研究,2016.1-2019.1274.4万,主持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1276185),基于振荡水柱的海洋温差能综合高效利用机理研究,2013.1-2016.1280万,主持人

6〕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项目(GHME2010GC01):南海海岛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2010.8-2012.84000万,主要骨干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1079138),具有聚波特性的柔性浮式波浪能转换技术研究,2011.1-2013.1238万,主持人

8〕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项目(GHME2010ZC06):20kW海洋仪器波浪能动力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010.8-2012.8300万,主持人

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A15B01):100kW漂浮式鸭式波浪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液压蓄能稳压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实现,2008.5-2011.4101万,主持人

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A15B01):100kW漂浮式鸭式波浪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5-2011.41501万,第2负责人

1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9AA05Z428):  漂浮直驱式波浪能利用技术研究,2009.6-2011.5123万,主持人

12〕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A60490):中国-丹麦高效MW级波能发电装置研究,2008.1-2009.12,经费200万,第2负责人

1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05Z426),  漂浮式海洋波浪能独立稳定发电系统,2007.1-2009.12,主要骨干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9976047):波能转换装置的聚波原理及其实现技术,2000.1-2002.12,主要骨干

1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4000377):斜向波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分析解与计算方法研究,2005.01-2006.12,主要骨干

16〕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批准号:KGCX2-SW2-305):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002.8-2005.12,主要骨干

17〕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1 C32004):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基础研究,2002.1-2004.12,主要骨干

1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3C105019):波浪能运行优化控制与保护系统研究,2003.1-2005.12,主要骨干

19〕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5B33401003):日产10吨波浪能直接海水淡化中试系统,2005.1-2007.8,主要骨干

2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批准号:2001AA516010):百千瓦级振荡浮子式独立发电与制淡系统,  2001.1-2005.12,主要骨干

21〕中科院重大项目子课题(批准号:Ky957-09-01):车载交通信息与导航系统,1998.7-2000.12,主要骨干

22〕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体系的技术开发研究,1998.7-2002.6,主要骨干

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679078):一种新型漂浮聚波式波能装置基础研究,2007.01-2007.12,主要骨干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679079):分层流体中波浪与方体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2007.01-2009.12,主要骨干

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波浪与圆、矩形结构物相互作用的互余近似解析法研究,2007.1-2008.12,主要骨干